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动态稀释嗅辨法新规深度解读(附新标准)

发布时间: 2025-08-05 作者:admin 分享到:
二维码分享

2025年6月6日,生态环境部批准发布 HJ 1416—2025(环境空气和废气、臭气的测定动态稀释嗅辨法),这项......的新标准将于2026年1月1日强制实施。

本期内容中可查看到:三点比较式臭袋法(传统方法)与动态稀释嗅辨法核心差异总结表和动态稀释嗅辨法.新标准。


 


一、新标核心差异解析


该标准适用于环境空气、无组织排放监控点空气和固定污染源废气样品中臭气的测定。

测定方法是嗅觉器官测定法,不受臭气物质种类、种类数目、浓度范围及所含成分浓度比例的限制。


1. 操作流程与精度

  • 三点比较式臭袋法:

依赖人工稀释(如注射器手动混合气体),易引入操作误差。

稀释顺序始终从低浓度到高浓度(嗅辨员逐渐接触更浓气体),可能导致嗅觉疲劳。

  • 动态稀释嗅辨法:

仪器自动控制稀释比例,精度误差≤±1%(避免人为干扰)。

废气检测顺序改为从高浓度到低浓度(嗅辨员先接触高浓度样本),更符合嗅觉敏感度衰减规律,减少误判率。


2. 效率与经济性

  • 三点比较式臭袋法:单次测试耗时约2-3小时(含手动稀释),实验员需要熟练操作,长期来看耗材支出高,尤其是实验袋消耗。
  • 动态稀释嗅辨法:单次测试耗时约1-1.5小时(自动配气),操作员仅需仪器培训,长期来看耗材支出低,以设备折旧为主。


3.方法科学性对比

  • 三点比较式臭袋法:存在静态配气缺陷。手动混合气体均匀性差,且无法实时调整稀释比,对低浓度臭气检出能力弱。
  • 动态稀释嗅辨法:具有动态配气优势。可快速切换多级梯度,精准覆盖宽浓度范围,递减式测试顺序(高→低浓度)更符合嗅觉生理特性。


二、核心差异总结表


 



二、动态稀释嗅辨法新标准

 

 

四、方法应用比较


  • 三点比较式臭袋法适用于低频次筛查、中小企业自检、科研教学,不适用于认证检测、执法监测、高精度项目。
  • 动态稀释嗅辨发适用于合规性监测、投诉仲裁、验收评估、跨境数据互认,不适用于预算有限的临时检测。

 

总之,动态稀释嗅辨法(HJ 1416-2025)通过自动化稀释、顺序优化、算法升级,解决了传统方法的人力依赖和精度瓶颈,更利于实现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需承担设备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