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废气颗粒物检测又超标?重量法(HJ 836)的“避坑指南”来了,企业必查!

发布时间: 2025-07-10 作者:甘肃欣和检测 分享到:
二维码分享

前言

当烟囱排出的废气看似“干净”,是否就意味着安全无忧?固定污染源排放中那些浓度≤20 mg/m³的“低浓度”颗粒物,恰恰是健康与环境的隐形炸弹!其中致命的PM 2.5能轻松穿透肺泡、携带重金属与致癌物直入血液,长期积累引爆心肺疾病甚至癌症风险。更可怕的是,无数“达标”污染源的低浓度排放叠加,正是区域雾霾挥之不去的元凶!面对国家严苛的“超低排放”标准(如燃煤电厂<5 mg/m³),传统检测方法误差竟超30%——我们如何能确信数据真实可靠?企业是真达标,还是利用技术漏洞上演“假达标”戏码?漏检或误检,不仅意味着公众健康持续受损、企业面临单日百万罚金,更将严重阻碍“双碳”目标的实现!那么,究竟用什么“火眼金睛”,才能穿透水汽干扰、以0.01 mg的极致精度锁定这些“低浓度杀手”,为精准治污和健康呼吸筑起铁壁防线? 

 

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方法

现行的固定污染源废气中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三种(重量法(HJ 836-2017)、β射线法、微量振荡天平法),其适用性及特点如下:

1. β射线法

β射线适用于≤50 mg/m³的低浓度颗粒物测定,在高湿环境下仍能有效工作。操作简便、响应速度快,适合现场快速监测。但在高湿低尘工况下,部分样品可能低于重量法的检出限,需结合其他方法验证。

2. 微量振荡天平法

适用于多种工业场景,但具体适用范围需结合设备性能。通常需配套PM 10/PM 2.5切割器和动态测量系统,对采样效率和环境条件要求较高,且需定期校准以确保准确性。

3. 重量法(HJ836-2017

重量法适用于燃煤、燃油、燃气锅炉、工业窑炉、固定式燃气轮机等固定污染源废气中低浓度颗粒物(50 mg/m³)的测定。测量结果准确,尤其在高湿环境下的适用性较好,需在恒温恒湿条件下进行采样

4. 重量法(HJ 836-2017)与其他方法的比较

β射线法/振荡天平法的对比:HJ 836-2017在低浓度颗粒物测定中具有更高的精密度和更低的干扰因素,但耗时较长;而β射线法和便携式振荡天平法则更适用于快速现场检测。

高湿环境适应性:在高湿条件下,HJ 836-2017的检测结果可能低于检出限,但通过改进采样头设计(如伴热系统)可有效减少湿度干扰。

技术改进:相较于传统方法(如GB/T16157),HJ 836-2017通过优化采样头设计、增加同步双样要求等措施,提升了测量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欣和检测整理了一套《固定污染源废气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HJ 836-2017)的实际操作注意事项,公众号回复“重量法”即可获取!

 

为什么是(HJ 836-2017)?

低浓度颗粒物的精准检测如此关键,《固定污染源废气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HJ 836-2017)是为规范固定污染源废气中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方法而制定的国家标准。该方法解决了传统方法在低浓度和高湿环境下的准确性问题,采用恒温恒湿平衡和整体称重技术,提高了测量精度。此外,该标准填补了国内空白,成为超低排放监测的法定依据,对环保税减免和执法有重要意义。

1适用范围与技术要求

适用场景:该标准适用于燃煤、燃油、燃气锅炉、工业窑炉、固定式燃气轮机等固定污染源废气中颗粒物的测定,尤其针对低浓度颗粒物(50 mg/m³)的检测。

浓度表述:当测定结果超过50 mg/m³时,需标注为“>50 mg/m³”。

检出限:采样体积为1 m³时,方法的检出限为1.0 mg/m³。

2方法原理与操作流程

采样原理:采用等速采样技术,通过低浓度采样头将颗粒物截留在滤膜上,结合采样体积计算浓度。

关键技术要求:

滤膜要求:需使用对0.3 μm颗粒截留效率≥99.95%的超细玻璃纤维滤膜。

采样系统:必须配备全程加热采样枪(120℃),防止水汽冷凝干扰。

称重条件:滤膜需在恒温恒湿环境(温度20±1℃、湿度50%±5%)平衡24小时后,用0.01 mg精度天平 称重。

质控措施:包括现场空白膜、运输空白膜、平行样测定等。

3质量控制与验证

同步双样:要求同步采集双样,相对偏差需控制在允许范围内,以确保数据可靠性。

检出限与精密度

方法检出限:0.3 mg/m³(以采样体积0.5 m³计)。

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10%(浓度≥3 mg/m³时)。在“蓝天保卫战”迈向深水区的今天,HJ836-2017《固定污染源废气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以三大硬核优势重塑行业格局。

通过0.01毫克级称重精度与1.0mg/m³检出限,将“隐身”于低浓度烟气中的细微颗粒物精准捕捉,为超低排放达标提供科学依据,大大提升精度;

120℃全程热防护系统彻底阻断水汽干扰,确保数据在复杂工况下保持真值,攻克高湿高浓度环境下的测量难题;

 

作为企业超低排放达标、环保税减免的法定依据,更成为打击篡改数据的“执法铁证”,直抵5mg/m³极限,丈量的不仅是毫克级颗粒物,更是守护公众健康的生命线。精准、合规地完成废气低浓度颗粒物检测本身,就是一项对设备、环境、人员操作都要求极高的专业任务。面对日益严格的环保法规和督查要求,企业如何确保:检测数据一次达标,避免复测成本与时间延误?

 

报告数据准确,经得起环保部门的严格审查?

 

整个检测过程规范高效,不影响正常生产?

 

企业自测重担难挑?欣和专业团队助您轻装上阵!

欣和检测深耕环境检测领域,熟练掌握《固定污染废气低浓度颗粒物测定重量法》(HJ 836-2017)等专业检测方法,通过多年实践,为火电、钢铁、水泥、化工等行业的固定污染源排气筒,粉尘排放的生产工艺环节,废气中低浓度颗粒物的达标排放等方面提供专业、高效、可靠的检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