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39号令:解读修订内容

发布时间: 2025-07-31 作者:admin 分享到:
二维码分享

202531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修订后的《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第39号令),自61日起正式施行。

 

此次修订以压实主体责任、强化监管效能、严惩行业乱象为核心,直面检验检测行业存在的数据造假责任虚化监管滞后等痛点。

 

欣和检测作为检验检测行业的专业机构,为您划重点,深度解析新规的三大核心修订内容,助您快速把握合规方向!


 

一、39号令的修订背景

近年来,我国检验检测行业快速发展,但数据造假、责任虚化、监管滞后等问题频发,原有法规(2021年版39号令)已无法适应新形势需求。据2024年市场监管总局统计,全国因虚假报告被处罚的机构数量较2020年增长35%。在此背景下,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修订后的《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总局令第39号)。

 

二、核心修订点

1. 主体责任再强化——从形式合规到实质担责

1). 修订内容:
新增第六条,..明确检验检测机构的法定代表人、技术负责人、授权签字人等关键岗位的法定职责,要求机构建立内部监督考核机制,规范从业人员行为。

 

2). 核心变化:

权责清单化:

法定代表人对机构整体合规性负责,需确保资源配置满足检测需求。

技术负责人需对检测方法有效性、设备校准及人员能力审核把关。

授权签字人需对报告内容终审,承担一票否决责任。

 

行为约束:

明确禁止关键岗位人员同时在多家机构兼职。

新增定期培训与能力考核要求,确保人员持续胜任。

 

3). 行业影响:

管理升级压力:机构需重构岗位职责体系,建立权责对等的内部控制机制。

案例警示:2021年湖北某机构因技术负责人未履职导致虚假报告,被吊销资质并罚款3万元,新规下类似案件处罚将更严厉。

 

2. 监管机制再升级——从分散监管到属地穿透

1). 修订内容:
新增第二十四条,要求县级以上地方市场监管部门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建立覆盖监督检查、投诉举报、风险预警的全流程机制,并强化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力度。

 

2). 核心变化:

监管下沉:

地方监管部门需制定年度检查计划,实施差异化分类监管(高风险机构高频次检查,低风险机构减少干扰)。

建立跨部门信息共享机制,违法行为查处情况同步通报行业主管部门。

 

协同联动:

推行信用约束机制,违规机构将被纳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限制参与政府采购和招投标。

 

3). 行业影响:

合规成本增加:机构需常态化应对突击检查,确保检测流程、原始记录、设备校准等全链条可追溯。

 

地方实践参考:重庆市质检院通过完善质控体系,2023年检验检测质量跃居全国前列,成为合规标杆。

 

3. 处罚力度再提升——从以教代罚到刚柔并济

1). 修订内容:
原第二十四条调整为第二十六条,监管手段扩展为说服教育、提醒敦促、约谈纠正等非强制性措施,并大幅提高对虚假报告的处罚力度。

 

2). 核心变化:

虚假报告界定从严:

明确违反强制性标准导致数据错误或无法复核视为虚假报告,直接吊销资质并处3万元罚款(原上限为1万元)。

取消不实报告概念,统一归入虚假报告范畴,避免执法模糊。

 

信用惩戒升级:

严重违规机构将被列入失信名单,限制业务拓展。

新增行刑衔接条款,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3). 行业警示:

违法成本激增:2021年湖北、广西等地43家机构因数据造假被通报,新规实施后类似行为将面临更高罚款和资质吊销风险。

柔性监管落地:对初次轻微违规以约谈整改为主,体现宽严相济原则。

 

新规的出台标志着检验检测行业规模扩张转向质量优先的新阶段

 

监管升级,既是挑战,更是机遇。欣和检测将始终以专业、高效、创新的服务理念,以新规为指引,持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为客户提供更可靠的检测服务!